繁体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顶点小说:快速稳定 免费阅读
首页 -> 现实题材 -> 第一桶金

第六十四章 他是一个打工人

上一章        返回章节列表        下一章

鲁春秋是建厂之初被周启民以特殊人才的身份招聘进来的,经过陆解放的亲自面试,正式进入辰星公司,成为一名合同制职工。

但鲁春秋一路走来,发展得并不顺利。

刚开始,陆解放把他安置在工会,让他负责宣传工作,这倒挺对鲁春秋的胃口,他在文工团工作十几年,性格比较外向,擅长多种乐器,吹拉弹唱样样都能比划两下子,这叫专业对口。尤其是公司盖起舞厅后,交由鲁春秋管理,他也管得有声有色。鲁春秋是个长于辞令善于交往八面玲珑的人物,接人待物是他的强项,颇受陆解放的青睐和重视。因此,人们都把鲁春秋视作陆解放的心腹。

但其实,鲁春秋过得并不快乐。

鲁春秋上进心很强,事事不甘人后,特别是他见到与自己同时进厂的李茉莉早早就脱颖而出,当上销售部经理,成为中层管理,拿到了高薪,鲁春秋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但他也明白,像自己这样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要想进步,就要奉献出比别人多十倍二十倍的汗水和心血,凭自己的辛勤努力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得到老板的青睐,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舍此别无捷径可走。

于是,他工作热情更高了,劲头也更足了。

他觉得,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应该干点什么,以引起领导们的重视。

见厂区环境不那么亮眼,鲁春秋就决定从改变环境入手,先试试手中的牛刀。他把自己的想法跟于福林汇报了,得到了于福林的大力支持,于是,先是号召全厂职工业余时间打扫环境卫生,鲁春秋管着舞厅,又能拉会唱,人缘相当的好,他出面打招呼,大家都愿意给他面子,下班后,就都聚拢到一起,跟着鲁春秋清扫厂区内的垃圾,铲除空地上的杂草,人们一边干活,一边听鲁春秋唱歌,干活也不觉得累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经过一周时间的清理,厂区就像一个不修边幅肮脏不堪的拾荒者,秒变成一个眉清目秀的小鲜肉,可人顺眼多了。

陆解放见了,很是满意,跟于福林说:“这个老鲁挺有眼力价的嘛,要是公司出面组织,免不了要花一笔加班费的。”

首战告捷,鲁春秋马上实施第二个特别行动。

他请于福林特批了几百块钱,订做了十几块宣传牌,竖在厂区大门口及道路两侧。他兼任文工团秘书时,曾学会写大字块,俗话说,艺不压身,那时为了布置会场学的这门技艺,没想到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他买了几瓶颜料,几支板刷,在宣传牌上写上大方块字,底是白底,字是红字,内容也都是紧跟形势的口号目标,极具正能量,远远看去,格外鲜亮耀眼,让人耳目一新。

陆解放就跟于福林说:“真没看出来呀,鲁春秋真是个大才子,多才多艺啊。”

于福林附和说:“说的是呀,陆总,还是你眼光独到,物色了这个人才呀。”

鲁春秋踢开了头两脚,就有点得意忘形了,这第三板斧,劈得有点用力过猛,险些伤到自己。

他把公司有文艺特长的员工召集到一起,排练了十几个小节目,每次舞会之前,都表演几个,效果出奇的好,很受大家的欢迎。那年春节临近,鲁春秋突发异想,要下基层去搞慰问演出。下基层这也是文工团的传统,每年农闲时节都要下村屯进行演出,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能赚点外快,改善一下生活质量,也是一件好事。鲁春秋就把文工团这个常规动作借用了过来,也要搞一个下基层慰问演出的戏码。

辰星公司的下属单位不多,当时就只有三家小煤矿,但都地处偏远,离市区近的十几公里,远的几十公里,演出队的设备虽然不多,有什么音箱啊,话筒啊,功放机什么的,但带上这些东西也比较麻烦,没有运输工具是非常困难的。那时候几乎很少有私家车,鲁春秋觉得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借用陆解放那台国产“奔鹿”一用了。

当然,鲁春秋也是厚着脸皮去找陆解放的。因为有前两次行动成功的加持,他仗着胆子敲开了陆解放办公室的门。

“春秋啊,你有什么事?”陆解放热情地看着鲁春秋,笑眯眯地问。

鲁春秋有点底气不足:“陆总,演出队今天打算去许家屯演出,想用您的车送我们一趟。”

陆解放一愣,随即口气就变得有点冷漠起来:“这个……一会我要去市里开会,恐怕不行。”

去许家屯演出,陆解放是同意的,但用他的车代步,陆解放却是排斥的。这台国产“奔鹿”是他的命根子,在公司内,除了搭顺风车,谁都没有单独使用过。大家知道陆解放的癖好,都不敢向他开这个口。

鲁春秋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果不其然,被螃蟹狠狠咬了一口。

鲁春秋不知所措了:“那,那怎么办呢?去许家屯,路实在太远了。”

“你们可以坐运煤车嘛。”陆解放主动帮鲁春秋出谋划策,翻翻眼皮儿说。。

鲁春秋却有点沮丧:“车队早就放假了,没有车运煤了。”

“那就只能坐公交车啦。”陆解放毫无怜悯之心,冷冷地给出了最后的主意。

“好吧,我们坐公交车去。”鲁春秋叹了口气,无奈地退了出来。

演出队共有十几个人,都是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用什么交通工具去,他们倒是不在乎,反正能出去就很开心。但鲁春秋却感到难为情了。他是这个演出队的头儿,为了下基层义务演出,还要挤公交车,真有点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为了掩饰尴尬,鲁春秋就主动把大音箱扛在自己的肩上。鲁春秋身材矮小,只有一米六三左右,而那个大音箱,足有三十多斤重。鲁春秋扛了一路,累得他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差点没累吐血。这件事让他多年后回想起来,还是欲哭无泪,徒增悲伤。

他觉得陆解放这人太过小气,没有胸怀,只看见树叶,看不见森林。

有一件事可以作为佐证。

由于辰星公司是由一个倒闭的集体企业转化而来,原企业亏损多年,老板跑路,囤积下大量的遗留问题,职工上访案件很多。市信访办领导就跟陆解放协调,说你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往上面推,你公司也要成立一个信访机构,至少得有一个专职干部,负责公司的信访工作,尽量把问题解决在企业内部。陆解放就把这项工作分流给了工会,由鲁春秋具体负责,抓好上通下联,搜集舆情,沟通汇报工作。

鲁春秋能说会道,口才超级好,接手这项工作后,还真就化解了几起集体上访案件。由于他发现及时,发觉苗头不对,就主动出击做工作,连说带劝,分化瓦解,把即将出发的上访职工不仅拦住了,还巧妙分散了,把矛盾化解在了基层。对此,市信访办领导十分满意,高度赞扬。在年终的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鲁春秋还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不但发了奖状,还奖励给他一个床单。这是市煤管局所辖十几家单位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也是鲁春秋参加工作十几年来获得的第一个市级奖励,他非常珍惜,那个床单也舍不得用,一直放在箱底,成为镇家之宝。

鲁春秋捧着奖状和奖品去跟陆解放汇报,陆解放也很满意,不吝赞美之辞,满面笑容地夸奖说:“不错,你很用心,也很努力,干得不错!”

陆解放还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口头表扬了鲁春秋,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说每个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全市最好,那我们辰星公司就一定会成为全市最好的企业。

没过多久,市信访办印发了一个红头文件,要求全市各企事业单位,为改善信访工作人员的福利条件,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由各单位出资,每月发放二十元误餐补助。鲁春秋十分高兴,那时他每月的工资不到百元,这个补贴对他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鲁春秋就拿着红头文件,去找陆解放签字,谁知一见面,就碰了他一鼻子灰。

“这是什么?”

陆解放接过文件,瞟了鲁春秋一眼。

“市信访办的文件,要求单位给每位信访工作人员每月二十元补贴。”

陆解放扫了一眼文件,脸色立刻就冷了下来。他把文件往桌子上一甩,气哼哼地说:“鲁春秋,你搞什么名堂,我这个当总经理的还没有什么补贴呢,你凭什么每个月就要二十块钱的补贴?”

见陆解放如此咄咄逼人,鲁春秋也压不住胸中的火气了,回怼了一句:“陆总,什么叫我搞名堂,这是市信访办印发的红头文件!”

陆解放见鲁春秋拿市信访办压他,不禁心头火起,反唇相讥道:“要是信访办出钱,他怎么补贴我都没意见;如果公司出钱的话,我不能同意。在辰星公司,谁都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能侵占职工的利益!”

鲁春秋也是气极了,当着陆解放的面,把文件撕了个粉碎,一把摔在地上。然后,扭头就走。

感觉很没面子的陆解放冲他后背嚷道:“鲁春秋,别觉得干了点工作就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以后,你给我收敛点!”

鲁春秋进了于福林的办公室,气还没消,红头涨脸地说:“这工作没法干了,这个太上皇,我是侍候不了了。不能干,我不干就是了,这个窝囊气,我不受了!”

“咋滴了,把你气成这样?”

鲁春秋就把事情的原委述说了一遍,最后还余怒未消地说:“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在辰星公司不得烟抽,我走人行了吧,我又不是身无长技,凭本事到哪都能混碗粥喝!”

于福林知道鲁春秋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在农村,两个孩子上学,他在公司的收入并不高,于福林也曾向陆解放提议过,考虑考虑鲁春秋的升迁问题,职级提上来了,待遇自然就会提高。可是陆解放似乎对他有成见,始终没点头。

这也正是鲁春秋耿耿于怀的地方。想想李茉莉跟他同时进厂,可人家早就升任销售部长,拿到中层干部的薪酬了,可自己出了这么大的力气,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却还是个小小的工会干事,而且每月二十块钱的补贴都舍不得给,想到这些,鲁春秋不由伤心透顶,十分失望。

走,君子畅游天下,处处皆是美景,岂能在一棵树上吊死!鲁春秋于是决定改换门庭,另找大树,炒他陆解放的鱿鱼。

鲁春秋管理舞厅,接触的人自然就多,对行业内企业领导也多有交情。他平时喜欢写点小诗歌、小散文、新闻小故事之类,在北疆日报上发表,在行业内也算个小有名气的名人。北疆选煤厂厂长管东方就对他有所耳闻,每次搞联谊活动来辰星公司,都拍着鲁春秋的肩膀说:“小鲁好文笔,我厂就缺一个像你这样的笔杆子,想不想跳槽来我厂呀?”

北疆选煤厂是正牌的国有企业,是煤管局下辖的正儿八经的处级单位,效益又特别好,员工的工资奖金都令人艳羡,是辰星公司这种七靠八不靠的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鲁春秋虽有心动,但考虑到陆解放对自己还算倚重,也就婉拒了。“谢谢管厂长,现在陆总对我很好,辰星公司目前也需要我,我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过几年真混不下去了,我一定投奔您去!”

“好,好,你是个人才,又特别仗义,懂得感恩,难得呀,不管你什么时候想来,我都欢迎。”

现在,鲁春秋想另觅山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管东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

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

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好书?我要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