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顶点小说:快速稳定 免费阅读
首页 -> 现实题材 -> 第一桶金

第十九章 跨洋过海去考察

上一章        返回章节列表        下一章

小车在声声惜别中启动,在谆谆安慰中驶向远方……

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到了北疆,石化金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一般。毕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不易恢复,第二天还觉关节酸痛,肌肉无力。可他还是催促孙喜旺去买机票。他已经和德国一家公司通过电话,这家公司生产的选煤设备,比较符合辰星公司的要求。他计划明天就直飞德国进行洽谈。

这真应了那句诗:老骥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上了年岁的人疯狂起来,十条老牛都拉不住。

陆解放知道,现在劝也没用,就让老人家任性一回吧。就嘱咐与他同行的于福林好好照顾石化金。“于书记,石老师回来掉半斤体重,我罚你一个月的工资!”

于福林拍着胸脯保证说:“陆总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有半点差池,我提头来见!”

“这可是你说的,真出了问题,保不齐我挥刀斩马谡。你必须保证老师一路平安!”

于福林再三做了保证,才登机出发了。

两人在上海转机,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客机在法兰克福机场安全落地。

石化金虽然是正教授级专家,但他却从未出过国。在他青壮年时期,国家一穷二白,石化金与国外同行交流很少,从未获得过出国的机会。于福林就更不用说了,连上海都没去过。两人加在一起,就是一对土包子。好在石化金英语不错,跟老外交流起来还算顺畅。两人打了一辆计程车,住到了指定的宾馆。

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吃过早点,石化金给已经联系过的ADM公司打电话。公司主管威廉听说中国客户到了,非常高兴,亲自驾车来宾馆接他们去公司,并陪同二人去车间参观生产流程,介绍他们生产的选煤设备的性能、特点以及生产能力。这套设备确实比较先进,整个生产流程都是由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只是价格偏高了点,每套二十四万美元,如果购买三套,总价格要超过七十万美元。

石化金说:“威廉先生,我们回去商量一下,您等我的消息吧。”

回到宾馆,石化金给陆解放打电话,把那边的情况做了介绍,让陆解放定夺。陆解放说:“老师,对选煤设备我是十足的门外汉,没有发言权,既然让您去办,您就有决定权,最后由您拍板。我的想法是,既来之则安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多去几家公司看看,货比三家嘛,同时也可以多学学人家的先进技术。”

“解放你这话没错,咱们都是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人家可是市场经济的祖师爷,需要向人家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这次出来,可算是开了眼界了。那行,明天我俩就多走几家,多看看,总是会有收获的。”

“老师您也别太累了,要劳逸结合,多去好玩好看的地方走走,感受一下人家的文明程度,也是一种学习嘛。”

想出去走走,法兰克福虽然是阳光明媚,可他二人却是两眼一抹黑,不会德语,不熟悉环境,两人几乎寸步难行。于福林皱眉凝神好半晌,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听说这里有华人社区,我们去那里花钱雇人当向导,肯定会有人愿意的。”

石化金眉头舒展开了:“这个办法好,于书记,你很有头脑的嘛。”

被大教授夸奖,于福林有点不好意思,嘿嘿笑说:“我这也是急中生智嘛。”

“你这个智,生得及时,好,咱这就走!”

到了华人社区,迎面碰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于福林和他交谈一会,请他帮忙找一个向导。年轻人开心道:“咱们都是中国人,干嘛要雇人啊,中国人讲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您二位的事儿我包了,请上车吧。”

两人就千恩万谢地上了车。

年轻人说:“您二位不必客气,其实这样的事算不了什么,特别是在国外遇上中国人,那是非常开心的事,有什么困难只管说,无论谁都会帮忙的。二位去哪儿?”

石化金说:“我们是公司派来购买选煤设备的,请你带我们去几家选煤设备生产公司,我们货比三家,选择一个合适的厂家签约。”

“明白了。”

在这名志愿者的帮助下,这一天他们跑了三家公司,采集了大量的信息。晚上回到住处,石化金对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比较,最后觉得还是ADM公司的价格更实惠,更合理。他于是决定与ADM公司签约。

石化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陆解放,陆解放说:“老师既然决定了,我同意。”

第二天,石化金打电话要威廉派人来接他。

一见面,威廉就笑哈哈地说:“石先生,我没有骗你吧,你去的那三家公司价格都不如我公道,跟我签约,是顺理成章的事啊。”

石化金头皮一麻:“威廉先生,你派人跟踪我们了?”

“这不是跟踪,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场就是战场,了解对手的信息,是一个好的指挥员应该做的。”

“威廉先生,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一点都不比我差呀。”

威廉就呵呵笑了起来:“你们中国这几年发展得太快了,开辟中国市场,是我们未来的主攻方向,我也是临阵磨枪,现补的课嘛。”

“愿我们合愉快!”

“合作愉快!”

签了采购合同,石化金和于福林就打道回府,飞回了北疆。

陆解放给大家重新做了分工。

于福林负责厂房建设,石化金主抓职工培训,周启民继续开展员工招聘工作。

别人的工作进展都很顺利,只有周启民的招聘工作进展缓慢。

因为辰星公司招工的标准太高了。

从事技术工作的,至少要本科以上学历;而那些大中专文凭的,只能去生产一线,从事工人岗位。尽管公司承诺的待遇不错,但所招聘到的人数却远远没能达到陆解放的要求。

陆解放就有点着急,问周启民:“现在签合同的有多少了?”

“不到五十人,将近一半了。”

“没有降低标准吧?”

“基本没有。”

“什么叫基本没有,你什么意思?”

“只有两个人是高中学历,不过,这两人都是有专长的特殊人才,都有各自的长处,我觉得以后肯定会用得着,就破格把他们签下来了。”

“这么说,这两个人我得亲自面试!”

“好的,什么时间面试?”

“明天上午,让他们到我办公室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

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

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好书?我要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