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解放二十五岁那年,到了法定的适婚年龄,可是陆解放对自己的婚事似乎并不着急。可是田桂英心里急呀,就说:“儿子呀,你怎么不想说媳妇呢,你不着急说媳妇,妈还着急抱孙子呢。”
陆解放说:“咋不急,可是结婚年龄不到,急有啥用?”
田桂英窃喜:“这么说,你心里有目标啦?”
陆解放点点头。
“哪家姑娘?”田桂英急切追问。
“邓伯伯家的千金,我华姐。”陆解放咕噜着说。
田桂英不由得皱紧了眉头:“这么说,乡亲们的传言是真的啦,你真喜欢逸华?”
“嗯。”
田桂英使劲儿摇头:“不行,我不同意!”
“为啥?”
“她都二十八啦,这么大了嫁不出去,肯定有问题。”
陆解放辩解道:“她这么大了不结婚,就是为了等我呀,华姐长得那么好看,追她的人多了去了。大点怕什么,老话不是说了嘛,女大三,抱金砖。华姐的最大问题,就是家庭出身不好,她爸是右派,一般人不敢娶她,可我不怕,我根正苗红,我才不在乎那些闲言碎语呢。”
田桂英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就说:“既然你都想好了,我也没啥说的了。那就按乡下的民俗习惯,我去请你王二大爷出面当媒人,给你提亲去!”
王二柱是老一代的八大员之一,虽然赋闲在家,但他在村民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在,能请到王二柱出面做媒人,邓家有面子,陆家人脸上也有光彩。王二柱果然不负众望,跟邓佑亭说明来意,邓佑亭就爽快地应承下来。
“他二大爷,现在国家的政策是婚姻自主,既然两个孩子情投意合,他们愿意,我更是没有意见。”
王二柱十分高兴:“邓老师真是开明人士,既然你同意这门亲事了,那我也废话不多说了,定个日子,两家亲戚见个面,双方把各自的想法摆到桌面上,然后把喜日子定下来,你说行不?”
“行,行,怎么好就怎么办吧。”
在王二柱的主持下,就选了个星期天,陆解放在家里办了一桌酒菜,把邓佑亭一家都请了过来。邓佑亭在村里也没有别的亲戚,陆解放这边老亲旧友倒是不少,可是田桂英说:“今天会亲家,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就算了,实在亲戚嘛,咱也不请了,人多闹哄,耽误说正经事儿。”
陆老大说:“我也这么想的,等正日子那天,再把大家伙儿都请来热闹热闹。”
就这样,两家六口人,再加上王二柱老两口,八个人正好一桌,开开心心地吃喝起来。
席间,王二柱说:“邓老师,有句话叫入乡随俗,在咱们乡下有个习俗,男女双方定亲,女方父母是可以要彩礼的,陆家的情况你们也都看见了,要多少彩礼你都可以提,桌面上不好说的话,饭后跟我单独唠也行。”
邓佑亭说:“他二大爷,我一向有话说在当面,不用单独谈。我是嫁闺女,不是卖闺女,彩礼我一分也不要。只要两个孩子结婚后解放能对我闺女好,我就如愿以偿了。”
王二柱看了田桂英一眼,田桂英会意,接话道:“亲家,你的心意我都明白,可这乡风民俗还不能改,你是好心,可是却让我难办啦。”
邓佑亭就笑了,说:“那依亲家母的意思该咋办?”
田桂英说:“这样吧,你不好说这个数,那拿多少就凭我们的心意吧,你看这样行吗?”
邓佑亭说:“行,亲家母,你就看着办吧,怎样都行,我没挑的。”
“那好,多少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亲家不要见怪。”
田桂英就把一个她事先包好的红包放到邓佑亭的面前。钱数田桂英跟陆解放商量过,二百元,既便都是十元的票子,看起来也是薄薄的。陆解放有点儿脸红,他不敢看邓佑亭,更不敢看邓逸华,低下头光顾吃菜。邓佑亭却大度地说:“钱不管多少,亲家母的心意我收下了!”
邓佑亭收下了红包,大家也都跟着松了一口气。王二柱张罗着喝酒,酒桌上的气氛热烈了起来。
当年的国庆节,邓陆两家喜结良缘,举办了隆重热闹的婚礼。
那一年是一九七四年,也是新中国建国二十五周年,陆解放二十五周岁。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就出生了。
该给女儿取个名字了,邓逸华说:“解放,你是当爸的,你给女儿取个名字吧。”
陆解放说:“我只是初中生,你可是上过高中的,取名字的事,还是你来吧。”
“取个名字而已嘛,好听,顺耳,易记,就差不多了,也不需要多深的文化含量,你随便取一个就行了。”
“这个我倒是有谱,就叫邓芸吧。”
“为什么随母姓?”
“逸华,我二百块钱把你娶进家,进门后,你对我爸我妈比对你自己亲生父母都好,对我照顾得也是尽心尽力,吃得饱,穿得暖,我心里对你有愧呀。让女儿跟你姓,是我对你的补偿。”
邓逸华握着陆解放的手说:“你说什么呢,我做的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也是个合格的好丈夫,你不亏欠我什么。解放,你要是喜欢这个芸字,那女儿就叫陆芸吧。”
“不,叫邓芸。”
“解放,你不要无事生非好吗,就叫陆芸吧。”
两人各执己见,相持不下,最后陆解放说:“若论文化程度,谁都比不上她姥爷,他是大学教授,就让她姥爷做主吧。”
邓佑亭说:“这么简单的事,用得着争论不休吗,干脆,就叫陆邓芸吧。”
陆解放说:“爸,我不是没想过,可是,陆邓芸不好听呀,也不是那么顺口。”
邓逸华说:“是呀,听着别扭,叫起来拗口。”
邓佑亭说:“听习惯了就顺耳了,既然你们让我拿主意,那就这么定了,你俩别争了。”
陆邓芸到了七岁,邓逸华就把她送到村小学读书。这时,陆邓芸已经显示出美人的潜质,眉眼娇俏可人,性格活泼大方,能说会道,聪明伶俐。夫妻俩喜欢得不要不要的,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都疼爱有加,时时处处小心照料,小邓芸成了全家的掌中宝,心头肉,也是全家人的开心果。
邓逸华很能干,不仅干农活不输别人,还在家里养了几十只家禽,鸡鸭鹅一样都不少。
小邓芸在温馨甜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