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顶点小说:快速稳定 免费阅读
首页 -> 军事题材 -> 重生35:开局研发涡扇发动机震惊小胡子

第五十六章 一等机械正

上一章        返回章节列表        下一章

刚刚过了元旦学校刚开学,李巍接到电报,飞到了柏林。

程大使一见面就报告了个好消息:“国内决定采购三十架岩鸽机!”

其中二十七架单座的轻型攻击机型号,三架双座的教练机。这是整整一个大队的编制!实际上这笔单子是年前就下的,只是国内出了西安事变,耽误了时间。

“你搞的那个什么礼花,国内很喜欢。”程大使拿出一个大信封:“这是兵工署署长俞大卫(维)的亲笔信。”

所谓“礼花”就是空射火箭弹,国内空军已经实验成功,对这种相当于一发105毫米炮弹的武器非常满意。

信的内容很官方,兵工署署长在信中对李巍表示了肯定,赞许。

官话,场面话,看看就算。但是,大信封中的一个小本本,让李巍心花怒放,在办公室就跳起舞来!

“一等机械正”证书!

卧槽,这可牛逼大了!

这是职称,但不是一般的职称。甚至可以当成古代的“官员品级”看待!

要知道此时的中国,刚刚给技术人员定职称,最顶级的是“一等和二等机械监正三等机械监正”,相当于中将和少将以及准将,全国只有区区数人,地位非常尊崇,有点类似后世的工程院院士。

而“机械正”有一等二等三等,相当于上校中校少校,李巍这个一等机械正相当于上校!灰常牛!国内兵工厂的总工厂长也不过如此!

其下还有相当于三级尉官的一二三等机械佐。但哪怕是三等机械佐,也相当于助理工程师。

总之,有了“一等机械正”的证书,李巍在国内,在工程技术行当中,基本上就横着走了!

“如果再升一级,岂不是?”

李巍脑海中野望了许久,咱要当院士!(机械监正)

程大使看着李巍蹦哒,等李巍蹦哒完了,问到:“你能不能在国内设立一个飞机制造厂?”

“能,太能了。”李巍道:“我保证,半年之内在国内建一个飞机厂。”

话说,这本就是李巍的计划。

空军的订单,解决了李巍一个大问题,他终于有“美元”了!

国内的这批飞机订单总价(包括零配件)近七十万马克,但中国没有多少外汇,德国给了九千万马克的信用资金池,双方主要是以货易货的贸易。不过,在这笔交易中,有少部分的外汇,五万美元。

当即,李巍飞到汉堡,毫不犹豫的处理了囤积的钨矿砂。原本二十五万马克的钨矿砂,现在已经翻了一倍,价值五十多万马克,还了三十万马克的贷款还剩下了二十多万马克。

随后又说服了吕贝克威廉厂,李巍以十二万五千马克,兑换了五万美元!还了欠威廉厂的两三万马克欠债,手头还有五万马克!

虽然,钨矿砂还会涨,但,美元对李巍很重要!

手头有五万美元和五万马克,青蛇战斗机的研发计划终于有了资金!

尤其是购买美国赖特R1820发动机的资金!要知道研发中的青蛇战斗机,直到此时连一台可靠的发动机都没有。

吕贝克威廉厂此时的产能足够,加班加点,一个月内就能完成这三十架飞机的订货。中国从国外采购飞机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之高的交货速度,还不到二月底,三十架飞机以及几名工作人员已经登船,奔赴中国。四月初,飞机抵达国内笕桥航校,五月,三十架飞机已经组装试飞完成列装空军!

由于对岩鸽机熟悉,沈崇诲成为岩鸽机暂编大队的大队长,其他曾经来德国培训的三个飞行员成为了中队长。由于是非主力部队,军衔比其他的大队长低了点,只相当于中队长,但也跨入了校官的台阶,成为一名少校军官。

好事连连,元月底,格林把最后十万马克专利费打到了李巍的账上!

格林在三七年,终于全面在德国推广高频淬火了。事实证明,格林这种贵族出身的人物,并不会如同小生意人玩某些不入流的手段,比如赖账。但,李巍对这种人戒心永远在。

资金进一步宽松,有钱科研也变得容易,李巍几乎没有心疼一秒钟,豪掷五万马克做了一天的风洞实验!

五万马克!折合成黄金的话,足足十八公斤多!说是豪掷,一点点都不为过!

说实在的,青蛇战斗机的风洞实验,尤其是有关层流翼部分的实验已经拖延太久了。但拖延的时间长有拖延的好处,那就是准备充分!

青蛇战斗机风洞实验已经做过很多次,甚至都做过高速风洞实验,但那些都是小模型,或者低速风洞。百分之十四点五的模型并没有经历过三百公里以上风速的实验。

为了这次风洞实验,涡流小队集中了全部人手!为了做好这次的实验,仅仅是纪律和程序培训,就进行了整整三天。而且,实验前,所有人还养精蓄锐了一整天。五万马克的巨大代价,却只有一天一夜风洞使用时间,因此,实验当日,所有人吃住都在现场。

不出意外,实验当日,纳粹的盖世太保,而且还是一个大队长亲临现场监督!盖世太保多达十余人!

风洞实验的核心目标便是评估青蛇战斗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按照风洞实验计划,风速会从四百公里开始,每一个实验阶段提高五十公里。

测试项目主要有:飞机在不同风速、迎角和侧滑角下的升力、阻力和侧向力。

而且还要尝试五种机翼剖面形状、展弦比和后掠角,以找到最佳的升阻比。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在机翼表面布置压力传感器,测量气流在机翼上的压力分布,分析机翼的升力产生机制。测试前缘襟翼、后缘襟翼等增升装置,目的是提高机翼在低速和大迎角下的升力系数。

飞行稳定性与操纵性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在风洞实验中,木质模型的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通过改变操纵面的偏转角度,测试飞机在不同操纵输入下的响应特性。

而且,还要测量飞机的俯仰、偏航和滚转运动,分析其稳定性和操纵性。

大大小小,足足五十余项!

复杂无比。

由于,每次风洞电机的启动和停止都需要时间,更换机翼也需要时间,变动活动舵面的角度也需要时间,哪怕是最高效率,六个小时差不多才能把所有项目测试一遍!

本来按照计划,二十四个小时是能测试青蛇战斗机模型四个风速阶段,也就是四百公里,四百五十公里,五百公里和五百五十公里!如果有时间还是要测试一下六百公里速度。

但是,一天一夜下来,随着人员越来越疲惫,效率越来越低,眼看很难完成全部的项目测试了。李巍只能跳过了五百五十公里,直接测试了六百公里风速,即便如此,也没能做完实验,最后是被盖世太保给赶出了风洞。

虽然盖世太保全程监督,但,盖世太保们绝对没有想到,李巍借口担心漏记,在现场布置了几台录音机有何等巨大的作用!这可是李巍花了大价钱租来的!

声音测试,这是这个时代空气动力学研究者所不知道的一种实验方法!

众所周知,只要有气流,肯定有噪音!

通过在风洞壁面和飞机表面布置麦克风,采集噪声信号。在风洞实验之后,可以细致的分析噪声的来源。依次进一步的优化飞机启动外形!

虽然风洞实验完成的不够完美,飞机的气动外形距离完美尚有距离,但那些问题,李巍有信心在试飞和以后的完善过程中解决!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

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

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好书?我要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