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巍饶有兴趣地在看ME109的试飞,只是碍于德军的保密,他只能在大楼内隔着窗户看。而且还有一位德国空军少尉陪同,其实就是监视。
乌德特亲自上阵,试飞三次。
这架飞机,滚转性能实在优秀,乌德特竟然能够在空中连续做出五六个桶滚!俯冲性能也非常优秀,以李巍的眼力估算俯冲速度超过了五百五十公里。
不过,问题也很多!平飞速度,很不咋地,让李巍看的都摇头。他敢肯定,这架飞机的平飞速度不会超过四百七十公里!
梅塞施密特博士目前最大的困扰还在发动机!
德国由于前些年被打压,液冷发动机的发展相当缓慢。梅塞施密特去年竞标的时候,德国没有合适的液冷发动机,于是耗费巨资在英国购买了一台罗罗公司的茶隼发动机,动力为六百九十马力。仅仅是这台发动机,价格就高达六千英镑,差不多两万五千美元,六万多马克!
中标之后,本打算使用戴姆勒奔驰的DB600系列液冷发动机,但发动机的研发不是吹气,很花钱很难也很慢!不得已使用了容克公司的JUMO210发动机,功率目前才达到七百多马力,根本不能发挥这架战机的性能!最高速度才四百七十公里!至于宝马公司的BMWVI(6)系列,功率倒是更大一点,但发动机结构已经落后。
容克公司的JUMO系列发动机和DB600系列发动机,两家厂商的产品各有侧重,容克公司的发动机侧重于运输机客机轰炸机,而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发动机侧重于战斗机,其中区别除了机械增压器,还有很多不同,因此容克公司的发动机并不很适合这款战斗机。
不过,在等待发动机的时间,在米尔希的百般打压之下,这架战机被一点点的完善,终成一代名机,也算是好事多磨了。
梅塞施密特博士的心情明显不好,在楼上李巍不时的看到梅塞施密特博士那标志性的光亮脑门晃动!
哎哎,不对!草啊,这位竟然朝着岩鸽机走去!
看看就算了,这家伙竟然开始研究了!
这可不行!虽然订单拿了六架,在量产之前,岩鸽机还是要保密的!
“少尉!”李巍叫了旁边监视他的少尉:“必须制止他,我的飞机不能让他看!”
李巍一边叫着,那边梅塞施密特直接就抓到了重点!这家伙眼光毒辣,直接开始研究岩鸽机的机翼!
“你的飞机只是木质的教练机,哪里比得上梅塞施密特博士的战斗机!”
少尉言下之意是,李巍的岩鸽机落后,梅塞施密特博士只是看看而已。
“少尉,术业有专攻!”李巍道:“你或许不懂,但你要知道我的飞机很先进的!”
“你看你看,梅塞施密特搬梯子了!”
李巍这下可真急眼了,梅塞施密特这家伙死不要脸直接要搬梯子看翼尖!
争吵声音太大,惊动了一名上校。李巍请求道:“上校先生,必须阻止梅塞施密特博士,这样做很不体面!”
看李巍态度很坚决,上校还是指令少尉前去通知。
在他看来,反正这架飞机已经留在了德国空军,梅塞施密特博士随时都能看,没有必要在这时候闹出争执。ME109那可是德国空军最优先的项目!
谁料到,不一会儿,梅塞施密特博士来了!李巍是“认识”梅塞施密特博士的,当然是指在网络上看过照片。这位的真正形象,还不如网络上的照片呢,光脑门,长脸,铲子一般的下巴,长相非常有特色。
“先生,我是梅塞施密特,那是你的飞机?”
“是的。博士。”李巍:“我的飞机尚没有量产。”
“呃,是我心急了。抱歉。”梅塞施密特博士道:“你的飞机俯冲速度超过了四百公里?”
博士非常懂行,直接就抓住了重点。虽然四百公里的俯冲速度,远远不如他的ME109,但是木质机翼,而且机翼的翼展十一米,比他的ME109还大,四百公里的俯冲速度并不容易达到!话说,在ME109之前,梅塞施密特博士设计的飞机,还没有哪一架的俯冲速度超过四百公里呢!其中的技术含量,梅塞施密特博士懂,很懂!
“是,乌德特上校上午试飞的!”李巍回答道。
“极限是多少?”
“四百四十没问题,再多没有试验过。”李巍此时已经想到了梅塞施密特的来意,实际上这架飞机四百四十公里的俯冲速度他根本就没有试验过!
“如果真能达到四百四十公里的俯冲速度,我想我们是可以合作的!”梅塞施密特道。
果然!
李巍和汉斯迈耶的论文刚刚交上去,而博士组研究ME109机翼震颤的还没有得出结果!其实,博士组的模型做的很好,包括数学模型也非常完善。但是,哥廷根大学的高速风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好呢!所以,这架战机的俯冲速度,一直以来就难以突破五百五十公里!
梅塞施密特博士着急得很!这位著名的飞机设计师有句话:设计师都想亲手设计飞机的每一个细节,但那样的话需要八年。可是飞机设计出来,两年就落后了!
机场里德国空军虽然都是内行,但内行和内行是有层次的差别的。梅塞施密特的眼光自然是超出这机场的空军的!
"博士,我是个外国人。你的项目,不是我能参与的。不过,我可以帮你找个人解决问题!”
“呃,是哥廷根大学的哪位教授?”
“不是教授,而是我的同学,我们一个课题组。”
梅塞施密特博士有点不敢相信,问道:“这架飞机的设计他也参与了吗?”
“是的。”李巍肯定道。
不一会儿格林来了,主导了谈话。
“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不限制我使用风洞做研究,我可以无偿把我的研究结果奉献出来。”李巍补充了一句:“只限于我的那一半,另一半儿是汉斯迈耶的功劳。”
要知道,风洞,尤其是先进风洞。不仅仅是试验费用巨大,而且,德国对此限制的非常严格,每个季度盖世太保都会审查风洞的试验数据的。类似李巍这样的外国留学生,参观一下可以,但想深度的了解,甚至使用风洞做实验,你做什么梦呢?类似中国二十一世纪的风洞群,那是国之重器,绝密的!洋鬼子给钱都别想用!
李巍的计划很宏伟,但,离开风洞,尤其是先进的风洞,他哪怕是有“印象”派的加成,那也是真的搞不定!
话说,哥廷根大学这座在建的风洞,直径2.2米,风速0.8马赫,功率如果全开,整个哥廷根小城都得停电。而且,如此高速的气流,会与风洞壁摩擦形成高温,为了冷却风洞壁,不仅仅有水冷,甚至某些位置使用昂贵的金属钠进行冷却!一次完整的风洞实验成本,就是上万马克!甚至几万马克!
“中国来的发明家,我可以答应你,不过只有一次使用机会。”格林很清楚梅塞施密特博士目前的困难。他是空军司令,眼下德国空军没有主力战斗机,他当然也不免心急。
而且,格林的老大希特勒,当下正准备做一件非常冒险的活动(德军要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军事方面,德国的底气严重不足!如果法军真的干涉,德国此时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会被吊打的。
德国空军刚刚突破《凡尔赛条约》不到一年,格林是急于发展空军的!在三六年,格林还是很敬业的。
飞的不快,那是发动机目前功率不够。但俯冲速度不够,与发动机无关。虽然格林不懂一架木质飞机能够承受四百四十公里的俯冲速度的技术含量,但梅塞施密特懂!
“当然,实验必须在盖世太保的监督之下,数据也必须留在大学。”
争辩到最后,李巍道:“至少两次吧。一次风洞实验,想有点科学上的发现,太难了!”
格林看看梅塞施密特博士,交换了眼神,最终点头下了最后的结论:“记住,你只有两次机会。费用嘛,一次五万马克!”
黑,真黑。一个风洞总投资也才百八十万马克,竟然一次实验就要五万马克,科研,真是烧钱啊!
站在格林的角度,李巍搞了个“简单的”高频淬火,就从他这里骗走了五十万马克。他必须要价黑!
李巍无可奈何,只能答应。
“司令阁下,我现在已经没钱了。我的飞机非常优秀,乌德特上校仅仅下了五架的订单。”
“先去解决梅塞施密特博士的问题,我可以增加订单。”
在德国经济初步好转之后,德国这支微型的空军,在三六年,预算根本就花不完花不完!几架飞机的订单,对格林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巍从了!
无论是梅塞施密特博士和格林,都明白,一两次风洞试验,其实根本就不足以设计出一架飞机的。但,格林哪里能想得到,给李巍这个“印象派”设计师两次高速风洞的实验机会,后果会很严重的!
李巍当即叫了工人,电钻钢板铆钉很快就在ME109上一通捣鼓。还不到天黑,乌德特登机升空,第一次俯冲速度就超过了五百五十公里!
空气动力学,就是这么一门特别的学问。哪怕李巍安装的平衡重锤位置并非最佳位置,但只要对路,立马就能显现出效果。
第二次俯冲,速度已经过了六百!
众人此时看李巍的眼神都变了!梅塞施密特博士更是直接向李巍伸出了手:“我非常希望,期待,我们的合作!”
虽然俯冲速度超过了六百,但更高的俯冲速度,就需要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了!反正,李巍知道,哪怕没有他的帮助,未来BF109的最高俯冲速度绝对是超过七百公里的!
格林很满意,甚至是骄傲。狂吹特吹了一番,若非自己慧眼识英才,德国空军不可能这么快就有了自己的单翼教练机!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解决ME109五百五十公里俯冲速度的问题!
于是大笔一挥,威廉飞机公司拿到了十架教练机的订单(不算留在机场的这一架),而且发动机军械和无线电都不用李巍出钱,军方负责调拨。不仅如此,过了两天有关高频淬火的第三笔资金十万马克也到了李巍账上。
1936年二月二十四日,李巍穿越整整一年,终于完成了他的种田第一阶段计划!拿到德军的订单,标志着岩鸽机项目已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