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淞沪会战之后,日本人占领了上海,郑家钧又推起曾经那个小三轮,带着女儿离开了上海,朝着南方逃难。
逃难的途中有很多与郑家钧一样被日本人摧毁了家园的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安定的地方生活,然而在逃难途中,所有人都自身难保,郑家钧母女俩有时只能靠地里的一些野菜饱腹,甚至去捡有钱人家倒掉的馊食吃。如果在一个地方能找到活计,郑家钧就会多呆一段时间,自那以后,郑家钧靠着这个小三轮推着女儿做着小工,慢慢熬到了抗战胜利。
郑家钧了解到,当时的邻居已经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MZD了,于是她带着女儿回到了长沙,在这里她终于与组织联系上了,有了组织的帮助,郑家钧母女才有了相对体面的生活,夏赤云也重新开始上学。
在稳定下来后,郑家钧怕给组织添麻烦,依然靠着自己做工养活女儿。
而夏赤云从小就跟父亲一样,非常喜欢读书,在学习上很有天赋,读大学时她选择了冷门专业—有色金属,毕业后的夏赤云直接下到基层,为了能够完成研究,她来到深山里吃住,最终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有色金属专家。
战火连天的环境下,这种想法太过奢侈。
不仅是夏赤云,就连她的儿女们也非常优秀,有的在机关工作,有的在学校当老师,有的在企业里担任管理者,他们虽然能力出众,但却为人低调,从来不会拿爷爷夏明翰的事情大做文章。
如今,夏明翰的女儿已是耄耋之年,退休后,夏芸就一直深居简出,默默生活在九江,她从小就教育子女要低调行事,不要因“烈士后代”感到与众不同,要凭自己的劳动去工作生活,才能无愧于“后来人”的身份。她曾说:“虽然说我们生活的时代和过去不一样了,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革命先辈的那种为了革命理想信念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执着精神更要学习和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夏明翰的妻子郑家钧专程赴武汉凭吊,满怀深情地作七律一首,其中写道:“白骨推波卷巨浪,丹心永照后来人。喜见今朝乾坤赤,英魂含笑看朝晖。”
这些感人的话语,体现了夏明翰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为革命慷慨赴义的革命英雄主义。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时,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永远为人们传颂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纵观烈士夏明翰的一生,短暂却永恒。幼年时期,他见证了乱世下的民不聊生,作下了“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飘。洋人耍威风,国耻恨难消”这样的诗句,可见革命的种子早已播种在夏明翰的心中,直至根深蒂固。
夏明翰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本是富家大少爷,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走上革命的道路,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进行反帝反封建活动。
他是那时的热血青年,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父亲、儿子、丈夫,只不过他为“大家”舍“小家”。从他的三封遗信中,读得让人泪目。正如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活着,夏明翰留下的诗篇及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年轻的生命以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告终。就义诗读来胸腔充斥热血,背后是夏明翰传递给国人无限的勇气,是GCD人坚守信仰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让后来人在展开革命事业也如同当年。
再出发,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向前进,更伟大的胜利正在召唤。百年风华正茂,且看我辈挥斥方遒,学史力行,借史省己,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凝聚磅礴力量,砥砺奋进新程,立稳站直行远,而今迈步从头越,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先烈一般,一往无前!
近年来,衡阳县以“高扬主义真,当好后来人”为主题,举行了一系列群众性纪念活动。在夏明翰故居不远处,新建的“夏明翰党性教育基地”庄严大气,里面有“信仰是光”“信仰是铁”等主题展览。大厅里,红砂岩雕塑的革命先辈群像迎面“走来”,上面是六个浮雕大字——“铁一般的信仰”
中共衡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汤志春说,夏明翰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信仰赞歌,是GCD员永远的榜样。学习夏明翰,正是为了不忘初心,开创美好未来。
今年5月14日,也有记者来到夏明翰烈士的家乡湖南省衡阳县,探寻英烈足迹,感受明翰精神。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夏明翰故居位于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夏明翰故居讲解员龙寒丽告诉记者,夏明翰那种“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奋争不息的无私品格,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今年是夏明翰烈士英勇就义90周年,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参观,缅怀烈士丰功伟绩。”龙寒丽说,虽然每天都要讲解很多遍,但每一次的讲解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衡阳县党史办主任汤志春告诉记者,由著名导演沈好放执导的30集电视连续剧《铁血男儿夏明翰》已于2012年在中央八台首播,再现了大革命时期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肩负起复兴中华重任的历史身影。如今的烈士故里,明翰精神已作为文化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扬光大,家乡的后来人正把“只要主义真”的精神化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
夏明翰故居的陈列室里,保存着夏芸2005年从江西寄来的书信复印件。这位烈士后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写道:“在和平年代,要当好“后来人”,只有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工作,永远保持光荣传统,爱国爱民,廉洁奉公……”。
“夏明翰是GCD人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中共衡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汤志春评价说。如今,衡阳建有夏明翰广场、明翰公园、夏明翰中学,逢五逢十开展大型纪念活动,不定期开展红色主题宣传活动。
夏明翰烈士牺牲整整九十几年,他立志图强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精神历久弥新,感召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为建好烈士家乡,传承烈士精神,衡阳县先后修建夏明翰故居、夏明翰文化宫、夏明翰广场、夏明翰中学等。如今的衡阳县,已成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烈士家乡洪市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夏明翰故居的陈列室里,保存着夏芸2005年从江西寄来的书信复印件。这位烈士后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写道:“在和平年代,要当好‘后来人’,只有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工作……永远保持光荣传统,爱国爱民,廉洁奉公……”
夏明翰是中国早期的著名革命家也是坚定执着的马克思主义者,更是我党极具代表性的共产主义战士。纵览夏明翰烈士一生,虽然仅28载,但他所展现出来的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赤诚之心,以及胸怀人民、爱国奉献的腔热血,值做到我们学习和发扬,其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