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顶点小说:快速稳定 免费阅读
首页 -> 现实题材 -> 第一桶金

第六十八章 小山村里住下了

上一章        返回章节列表        下一章

邓逸华问苦瓜:“刚才你怎么不跟他们一起回村呢?”

“我还得在这守着,看见有误车的,我好回村报信。”

“这个水坑,村里怎么不填上呢?”

“这是光头叔他们故意挖的,他们就是靠拖车挣钱呢。”

陆解放听了,心里的火气就又腾地窜起来了:“咋样,老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没错吧。”

邓逸华说:“也许是穷山恶水逼得呢,穷急了,啥歪门邪道都想出来了。”

陆解放就不吱声了。过了一会,又没话找话地问苦瓜:“苦瓜,今天不是礼拜天,你在这里把风,不上学了吗?”

“我早就不上学了,我爸说,上学路太远,还要搭钱交学费。不如跟着光头叔混,运气好的话,一天能赚几十元呢。”

邓逸华说:“光顾着跟苦瓜聊天了,天都快黑了,我们赶路吧。苦瓜,你也早点回家去吧。”

苦瓜说:“天还没黑透,我再等一会儿。”

陆解放说:“今天不走了,咱们就住在光明村,打个尖,明早再走。”

苦瓜高兴了:“叔叔要去光明村呀,那我领你们去吧,我还没坐过小轿车呢。”

“好啊苦瓜,走吧,我们上车。”

“哎。”苦瓜高兴坏了,抢先跳上了副驾驶的位置。

陆解放开车,驶下大道,顺着一条凸凹不平的山路,向光明村驶去。路上,陆解放突然问道:“对了苦瓜,你怎么叫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

“我打小就喜欢吃苦瓜,妈妈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

邓逸华说:“苦瓜是苦的,你不怕苦吗?”

“不怕,挺好吃的呀。”

距离村子不远,大约行驶了几十分钟,小汽车就开进了同样坑坑洼洼的村街。抬眼望去,村庄不大,不足百户的样子,多数是低矮的泥草房,墙是黑色的,房顶上的草也是黑色的,像是一座千年古村,给人一种古老陈旧垂垂迟暮的感觉。村街上很少有人走动,偶尔有一只土狗懒洋洋地走过,才给这安静得有些沉闷的小村增添一丝生气。

“苦瓜,你家住哪儿?”

“前面这家就是。”苦瓜指了指路边的一幢茅草房。

陆解放把车停下,开门下车。抬眼细看,这是一幢五间泥土房,看上去很是低矮,年久失修的样子。院子里有几只鸡在闲散觅食。

苦瓜率先跑进屋去,边跑边喊:“爸,妈,城里的大老板来咱家啦。”

随着喊声,一对中年夫妻迎了出来,女人的身后,还有两个三四岁的嘎小子,一左一右抱着她的大腿,也跟了出来。

中年男人黑黑的,瘦瘦的,一脸乱蓬蓬的胡子,他有点木讷,不说话,只是看着来人傻乎乎地笑。女人笑着说:“城里的老板可是贵客呀,您别嫌脏,进屋里坐吧。”

坐定之后,女人对男人说:“老六,你去给客人烧壶水,城里人喝不惯凉水,大热的天,喝碗水解解暑气儿。”

男人就默默地去厨房了。

苦瓜拿出那张十元票子,交给女人。女人又把票子塞到苦瓜手中,说:“你去村里小卖部买两斤挂面,回来再去菜园摘盆豆角,晚上招待客人。”

“哎。”苦瓜接过钱,一路蹦蹦跳跳地跑走了。

陆解放环视屋内,像样的物件一样也没有,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倒让陆解放觉得,这个女人挺大方,善良,悉心招待他这个不速之客。陆解放不由对她肃然起敬,和她攀谈起来。

她告诉陆解放,她姓杜,叫桂花,老公姓宋,因排行老六,都叫他宋老六,父母也没给他起正式名字,这个名字就叫开了。老六身体不好,想出去打工,可是身体不给力,就只能在家拭弄那几亩薄田了。每年的收成看老天,老天眷顾,收获的粮食就勉强能填饱肚子;老天照顾不周,收成不好,就只能半饥半饱了。

陆解放明白,一个豆粒大的小村庄,散落在这么偏远的深山老林里,不被遗忘已经谢天谢地了,想摘掉贫困的帽子,真是太难了。

“苦瓜这孩子很机灵,也很聪明,怎么不让他上学呢。”

杜桂花叹息一声说:“上了一年,学校离家二十多里地,还要翻两个山头,太难了,娃儿受不了,就不念了。”

邓逸华说:“那太可惜了,困难肯定会有,只要咬咬牙,就能挺过去的,可是不上学,以后可咋办呢。”

“过一天算一天吧,这村里人,一辈一辈也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不这么过,还想咋样?”

陆解放说:“让苦瓜进城念书吧,可以住校,吃穿学杂费等一切支出,我全包了。这孩子不读书,实在是可惜啊。”

杜桂花苦苦一笑:“谢谢大哥大嫂,这哪行呀。都说救急不救穷,你看我们这个样子,你帮了今天,也帮不了明天。”杜桂花边说,边拍拍两个嘎小子的头。

陆解放明白桂花的意思,说:“你放心吧,这俩小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也一样管。”

杜桂花还是摇头:“村里像苦瓜这样的孩子,有几十个呢。你把他管起来,会招来别人的闲话,枪打出头鸟嘛。”

杜桂花的话,让陆解放沉默了。他是从农村出来的,了解农村的习俗,做事特别喜欢抱团,如果有人耍单儿了,就会被视作另类,会招致群起而攻之的。

陆解放没接话茬,看了一眼邓逸华,邓逸华也在看他。

陆解放像是对邓逸华,也像是自言自语说:“一只羊是赶,十只羊也是放,要不就一起管起来?”

邓逸华说:“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你想做就做,我支持你!”

陆解放就把头转向杜桂花:“妹子,我好人做到底,村里的孩子我都管了。麻烦你把需要救助的名单统计一下,我再跟我家一把手核计核计。”

杜桂花听了,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走到陆解放跟前,给陆解放鞠了一躬:“大哥,您真是好人哪,大哥,我替村里的娃儿们谢谢您啦。”

这时,苦瓜回来了,把怀里的挂面放在桌子上。

杜桂花说:“苦瓜,你去贾书记家一趟,请他过来,就说城里的大老板,也是大好人来咱家了,要给咱村里的娃们交学费呢。”

“哎。”苦瓜一阵风似的跑出去了。

陆解放有点纳闷儿:“干嘛找村书记来呢。”

杜桂花说:“您是大人物,得让书记来接待您,我一个乡下女人,不会说不会道的,会让您见笑的。”

陆解放点点头:“这事挺繁琐的,让村干部办也好。”

过了一会,苦瓜领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回来了。中年汉子十分热情,紧紧抓住陆解放的手说:“陆老板,欢迎你啊,我姓贾,贾志国,你叫我小贾就行。”

“贾书记,你好。”

这时,杜桂花端上一大盆面条,请大家一起吃饭。大家就围坐在餐桌周围,板凳不够用,杜桂花就拿来一块木板,要几个嘎小子挤在一起。陆解放见七扭八歪的餐桌上摆了满满两大盆菜肴,一盆炖豆角,一盆炖茄子,还有一碟拍黄瓜。陆解放心想,这儿的习俗,跟自己的家乡一样,就是实诚,好孬不说,管饱是一定的。

贾志国像变戏法儿似的,从腰里拿出一瓶酒,是那种散装的老白干。“这是咱乡下土烧锅烧出来的酒,劲足,上头,陆老板喝惯了好酒名酒,可能不对胃口,您别见外,村里就这条件。”贾志国给陆解放的碗里斟满酒,又给宋老六也倒上一碗。

陆解放说:“贾书记你客气了,我在农村呆了大半辈子,直到四十岁才进城,在村里那些年,就喝这种烧刀子,我对土烧锅酿的酒,有感情。相反,对那些名酒洋酒,倒不太适应呢。”

“那就尝尝,来,整一口。”

三个男人端起酒碗,相互碰了一下,哈哈笑着,开心地喝酒。

“嗯,够劲儿,少说得有六十度了。”

“这酒别的毛病没有,就是劲儿足。陆老板,吃口菜,再整一口。”

几个人边吃喝,边聊天,气氛甚是融洽。

杜桂花见几个孩子都吃饱了,就说:“老六,你领娃儿们去西屋先睡吧。”

“嗯。”宋老六点点头,扒完碗里最后一口饭,摆摆手,领孩子们出去了。

杜桂花开始收拾餐桌,邓逸华过去帮忙。女人容易沟通,邓逸华和杜桂花已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了。

贾志国点燃一支老旱烟,边吸边说:“陆老板,你能为我们村里几十个娃儿解决上学的费用,这可是一大善举呀,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代表村里的百姓谢谢你呀。陆老板,抽一根老旱烟不?”

贾志国把一支卷好的旱烟递给陆解放,被陆解放婉拒了。贾志国的话,却像一块石子,投在他内心里的湖泊中,激荡起层层波纹,不由为之所动。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苦了大半辈子,初中刚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上不起学的滋味,我是深有体会的,看到现在的苦瓜,就想起了当年的我。好在现在我有条件了,也是尽我所能,助孩子们一臂之力,能做点什么,我就努力去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我心里高兴!”

“谢谢,陆老板,真心感谢你……”

贾志国欲言又止,就低下头,一口接一口地抽烟,一团团浓浓的烟雾从他嘴里喷出来,满屋都弥漫着一股辛辣的烟草味。

“贾书记,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有啥话,你尽管说。”

贾志国瞅了陆解放一眼,犹犹豫豫地说:“陆老板,你资助这几十个娃儿,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一年又一年的,你会很辛苦的。”

“辛苦点不怕,我现在退休了,公司的事不用我操心了。噢,贾书记,你是不是怕我遇上什么天灾病业的提前挂了,这件事会半途而废?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签订协议,就算我不在了,我闺女也一定会善始善终,让这件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不不,陆老板我不是那个意思。”贾志国从嘴里拽出烟屁股,扔在地上碾了一脚,“是这样,村里的娃儿一个个辍学,费用是一方面,但这不是主要的,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上学费用全免,主要是住宿和通勤的费用。我们光明村太偏远了,上学要翻两座山,走几十里的山路,多数人是吃不了这份辛苦,才无奈弃学的。”

“这好办,都可以住在学校那边,费用我全包了。”

“我是这个村里的头儿,我在想,以后出生的娃儿怎么办呢?”

“贾书记你有什么想法,你说。”

“我想在村里建一所学校。陆老板,我都认真算过,建一所小学校所需的钱,并不比资助几十个娃多很多,但这是能管百年的事呀,是长远大计。村里有了学校,娃们不出村就可以上学了,学校又不收取任何费用,他们没有理由不去读书啊。”

陆解放想了想,觉得贾志国的话不无道理,就说:“你这个想法我会认真考虑的,这样吧,你先拿出一个方案,我们研究以后再说。”

贾志国顺手从衣袋中拿出一张图纸,铺在陆解放面前。陆解放一看,原来是《光明小学校建设规划图》,不由笑了:“贾书记,原来你早就预谋好了呀,好,我看下!”

贾志国嘿嘿一笑:“不瞒您说,我从部队复员回村当书记那天起,就有了建一座学校的梦,这场梦,已经做了十几年了。陆老板,我这个梦想能不能实现,就靠您啦。”

陆解放把眼光从图纸上收回,点头说:“图纸很细致,很扎实,贾书记,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两人相见恨晚,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似的,聊得热火朝天,直到很晚了,贾志国才告别陆解放,依依不舍地走了。

第二天一早,陆解放还没睡醒呢,就听到一阵“哐哐哐”的敲门声。他昨晚睡得太晚了,加之连续几天的旅途奔波,实在感到疲惫,睡得很沉。

杜桂花打开房门,把贾志国迎了进来。贾志国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炖鸡肉,放到餐桌上。杜桂花说:“陆老板住在我家,应该由我招待,你就别破费了。”

贾志国说:“那怎么行呢,陆老板是咱全村的客人,应该大家一起接待才是。你家条件不好,你出人出地儿就行了,其他的还是我张罗吧。”

陆解放和邓逸华也都从里屋出来,跟贾志国寒暄。

邓逸华是养鸡的行家,这些年吃了多少鸡,她自己也算不清楚。她闻到鸡肉那浓郁淳厚的香味,就知道是一只喂养多年的下蛋鸡。她知道,蛋鸡是农家的小银行,每年卖鸡蛋的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来源,是农村家庭重要的经济补贴,而且还能孵化小鸡雏。可是贾志国为了招待他们,不惜奉献出自家的“小银行”,邓逸华觉得很是难为情。

“贾书记,你太客气了,杀了老母鸡给我们吃,这可是断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啊,让我们怎么吃得下呢。”

“嫂子可别这么说,您和陆老板是我们村的大恩人,我只是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只要陆老板帮我们把学校建成了,实现我最大的心愿,让我贾志国怎样,我都没有二话!”

陆解放说:“既然小贾都把鸡炖好了,不能辜负主人的一片心意,我们吃吧,吃完饭,一起去看场地。”

“哎,这就对了嘛,吃饭!”

坐定后,贾志国给陆解放夹了一块鸡肉:“陆老板尝尝,这是咱山里养的土鸡,香不香!”

陆解放夹起鸡肉,慢慢放入口中,细嚼慢咽地吃了,果然非常好吃,香喷喷的味道,跟大鱼大肉相比,真是别有一番滋味。陆解放从这鲜美的菜肴中,品出两个字来:实诚。他不由赞不绝口了。

“好吃,好吃。”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只是一边点头,一边重复这两个字眼。

早饭过后,贾志国和陆解放一起去看场地。两人来到村后,这里是一大片空地,十分宽敞,盖一所能容纳百十人的小学校,绰绰有余。

贾志国站在一个高岗上,指着这块空地说:“十几年前,我就想在这里建学校,一有了空闲,我就过来转一转,看一看,这地势真不错,是建学校的好地方!”

“嗯,是块风水宝地。”陆解放附和说,“在这儿建学校,没准儿能培养出几个科学家、工程师呢。”

“那我倒没敢想,我只是琢磨啊,能让它成为一块跳板,让村里的孩子们通过这块跳板,能够走出大山,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就好了。我这人呀,没啥远大理想,能做好这件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陆解放当即决定投资,在这里把这所学校建起来。

“贾书记,你安排时间,我们签约吧。”

“太好啦,陆老板,你太伟大啦!”

三天后,签约仪式在村委会举行。贾志国把乡长、县长都请来了。陆解放见了这个阵仗,不由埋怨说:“县乡领导都很忙,惊动他们干嘛。”

贾志国嘿嘿笑说:“您是大人物,不请乡长县长来,我可担待不起。再说了,我也有我的小算盘的。”

“什么小算盘?”

“我不想当无名英雄呗,干成了这么大一件事,不让领导们见证一下,那我可亏大发了。”

“嗯,倒也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嘛。”

不过,签约时,陆解放提议,增加一项内容,在学校的操场内,为他建一尊雕像,费用单算。雕像的基座上,要刻上“北疆市辰星公司捐助建设”字样。

县长当即表示同意:“这是必须的,陆老板,即便你不提议,我们也会这么做的。让学生们记住学校的捐助者,也是对学生感恩教育的一部分嘛,我们已经在全县推行了。”

然后,陆解放和贾志国就在协议书上签字,紧接着,大家端起酒杯,举杯庆贺,随行的县委宣传部长拍了照片,说回去后要拿到省报市报发表,大力进行宣传报道。

县长临走时问贾志国何时开工,奠基时,他一定来参加开工奠基仪式。

贾志国看了一眼陆解放说:“那就看陆老板资金啥时到位了,钱一落实到位,马上就可以开工!”

县长握着陆解放的手,期待地说:“陆总,全县人民都等着这一天呢,光明村小学校是爱心人士捐助的我县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学,大爱无疆,谢谢你送来的大爱!”

送走县长一行,陆解放马上给陆邓芸打电话:“丫头,马上立刻给我转二十二万块钱过来!”

陆邓芸颇为诧异:“老爸,要这么多钱干嘛,是不是出啥事啦?”

“我和你妈都平平安安,啥事没有。我现在甘肃一个小山村,想帮他们建一所小学校。现在啥都齐全了,资金一到位,立马就可以开工啦。”

陆邓芸就格格笑了起来:“老爸,您也参加希望工程了,没想到,这么抠门的人,一出手就是二十几万,您可是让我刮目相看啦!”

“怎么说话呢,合着在你眼里,你老爸我就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是不,这些年,我在公益事业上花的钱还少吗?”

“不少,当然不少,老爸,跟您开个玩笑,您咋还急眼了呢。”

“鬼丫头,你是拿老爸寻开心是吧。我是该省就省,该花就花,平时不省着点花,关键时刻哪里有钱花?”

“老爸,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行了,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吧,你快点给我转钱,这边还等米下锅呢。”

“知道啦,我马上就去办!”陆邓芸爽快地答应。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

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

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好书?我要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