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顶点小说:快速稳定 免费阅读
首页 -> 现实题材 -> 楼间风雨

第66章 垦荒时期

上一章        返回章节列表        下一章

镜头前,永定楼群在雾气环绕的丘陵脚下初露真容,随着主持人的娓娓道来和舒缓的音乐响起,那道若隐若现的剪影逐渐巍峨起来,并缓缓行至画面中央,占据着全部视野。

短短半个月时间不到,这档十集不到的短片正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在网上传播开来。虽然在本地电视台收视率一般,但其版权却接连被省台和央视买走,并且还登上了多个记录频道。

在参与录制的时候,志文也没想到这档访谈类的记录节目能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按理说在互联网信息逐渐普遍化的当代,像广电这类传统媒体已经不怎么被大众认可,而且真人实地访谈也从来都是不受年轻人喜爱的节目类型,他确实没想到这一系列并不算制作精良的片子会忽然被人们熟知,甚至有时候在街上走着都会有人认出他来。

不光是他没想到,就连节目制作人和本地广电局也觉得这有点不符合传媒学规律,不过对于民众来讲,大家并不觉得此次土楼宣传片在网上翻红纯属偶然。毕竟本地文旅部门近些年为宣传旅游下了不少功夫,光是土楼申遗方面就先后大做文章,各种活动层出不穷,这就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上面要开始为此大量投资,既然有官方为文旅开发工作站台,那后续自然少不了各种资本涌入,即便是那些散户也做起了蠢蠢欲动的准备。

实际上这件事确实有一定偶然因素,但短片传遍网络也却不算什么毫无由头的意外,要说这则短片翻红的背后推手,也少不了林洋他们的连日运作。之前在为十八巷子打造文化品牌时,他们就曾用这系列片子找灵感,之后也是顺手用软推方式把部分剪辑片段放在了网上。

当然,剪辑版都是按照年轻人的审美喜好,对部分镜头还添加了滤镜等艺术加工,而且林洋他们本来要推广的也不是这则片子,主要宣传重心还是放在他们自己为十八巷子摄制的广告片。即便是这样,有些喜爱分享上传的网友还是找到了龙岩电视台制作的原片,这也为之后的翻红创造了基础,而这件事也就为整个龙岩地区风风火火搞旅游点燃了热情。

都说第三产业的终点是旅游,这话在很多层面都不算夸大其词,尤其是在一些原本就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或特殊自然风貌的地区,旅游几乎成了支撑经济腾飞的不二之选。它作为人员密集型产业,其本身不仅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之后包揽的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等一大条产业链也会由此兴起,可以说是服务行业的百家之源都不为过。

不过对于龙岩周边来说,这项事业想要一举做出成就还有些乏力,至于说什么造福全民似乎更是为时过早。比起那些投入几十年打造景区的地方政府,龙岩在这方面的起步实在太晚了,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只是围绕着土楼这单一项目在啃老本,而且要说对于土楼本身的开发程度,也丝毫比不过其他地方的竞争力,现在就连一些专业的土楼讲解员都濒临失业。

造成当前局面的一个重大原因,还是本地经济原先就不景气,因为对这些老旧轻工业基地来说,想要进行产业转型就必须家底子够厚,如果没有一定实力做支撑,也很难熬过漫长的开发周期。这对于一些本就不发达的小地方来说,就成了恶性循环的投资无底洞。

所以想要重振地方旅游,就还要从基础设施一步步干起,一开始只能承接一些散客,而非大型团体,否则光做宣传而没有内核,长久下去反而会败坏口碑。当然这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汪华就曾在单位内部会议里多次比喻,虽说土楼已经成功申遗,但它对旅游开发的作用仅仅是打下基础,如今龙岩的旅游发展并不具备长期生存土壤,即便很多商户都对此抱有热情,但要真正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开门户,还需要一段漫长的垦荒时期。

虽说现在龙岩还没到真正能容纳太多旅游项目的时机,不过民间资本往往都喜欢闻风而动,有些地方不由分说就开始效仿志彬的做法,打算在本地开始集资小吃街或者开发娱乐购物中心。很显然这种盲目跟风行为都没有设身处地考虑周全,并不利于长期发展,不过市场经济总有这样的不可抑制性,这些急于求成的商户可能也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牺牲品。

这天志彬刚刚在十八巷子忙完几个业务洽谈,刚回家就听说老朋友要来登门拜访,原来是许久未见的江茂勤准备找自己商量点事,他还特意为此买了一大堆礼品提过来。

“哎呀老江,你这就见外了啊,咱俩可都是从小在一起玩到大的哥们儿,而且你现在好歹也是咱们湖坑镇的一把手,还搞这一出干啥?”

江茂勤笑脸盈盈进门,把怀里一堆大包小包放下之后,才腾出手擦了擦满头大汗,想必是在志彬家门口等待已久,或许今天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相求。

“林老板,你最近可是个大忙人呐,好几次准备找你都不在家。”老江喝了口茶,又匆忙给他找烟:“怎么样?十八巷子那边也快营业了吧,恐怕以后那就是日进斗金的档口了。”

“嗨哟,哪有你说这么玄乎,现在还八字没一撇呢,以咱们龙岩现在的客流量来看,三五年之内能不能回本都难说,我也不可能真的指望这事发财。”志彬说着,也道出了自己的难处:“而且你应该清楚,最近咱们周边搞开发的可不少,虽然现在看着还不成气候,不过再过个几年就说不准了,到时候这方面市场完全饱和了,竞争压力还不小。”

“哈哈,都说做生意的人天生精明,我一开始还觉得林老板你至少和我知根知底,能真正透点底细出来,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小子也是打算闷声发大财的人嘛。”

这话虽然是朋友之间的玩笑,但也多少带点揶揄在里面,或许江茂勤这次专程拜访,就是为了拉一笔投资,他想必早就眼红龙岩附近地区大搞开发的情况,自己却看着湖坑镇日久破败于心不忍,所以才会特地过来找这位出手阔绰的老伙计想点办法。

“哎,老江啊,有什么话就别藏着掖着,咱俩的关系你还打啥哑谜?”

“好吧,无事不登三宝殿,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其实关于此事,我和咱们镇的书记都已经考虑很久了,这次跑来也是为了给咱们湖坑镇的发展找找出路。”江茂勤说着苦笑两声,继续解释道:“老林,你也算是咱们湖坑镇出身的,回国之后也不忘回馈老家,还专门在镇上建了厂,这些贡献大家肯定不会忘记。不过现在时代变化快,咱们龙岩开始搞产业转型,所以我也希望咱们镇能搭上这趟快车,顺便借一下你林老板的东风嘛。”

果不其然,他今天还真是为了跟风搞开发才来找自己的。但志彬心里最清楚,湖坑镇的情况根本就和旅游不沾边,虽然街面上看着破旧一点,但现有的老工厂还是有不少产能可待挖掘,其实根本用不着和那些小村镇一样瞎折腾,否则反而会丢失现有的这些产业园区。

“啧啧…老江啊,你啥时候也开始眼红了?这件事我可能做不了主哇,说句实话,即便现在可以给老家那边拿出一笔投资,但咱们心里都清楚,湖坑镇一直是永定很重要的一片轻工生产基地,本来就不太适合做什么观光旅游,难不成还打算推了重建?更何况现在湖坑镇贡献的工业产值也不少,为什么就非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把这么好的一块肥肉转移出去?”

听了这话,江茂勤立刻改口解释,看来是志彬误会了自己的真正用意。

“哎呀老林,你别曲解我的意思,湖坑这片轻工业区那是咱的命脉,肯定不可能拱手让人的,你拿十八巷子给我换我都不乐意。哈哈,其实我要说的开发也不是真的要像他们那样搞成商业区,只是想借鉴一下你们的经验,先在镇子里搞点像模像样的市容靓化工程,之后如果有机会了,再搞人才引进,做点旅游相关的底层供应链生产厂家。”

“哦,搞了半天你是早就胸有宏图哇,没想到是我小瞧你了哈哈…”志彬得知了他的真实意图,这才点头肯定:“你想得也没错,咱们镇子上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先从修建几条辅路和街道硬化开始,这每天跑来跑去那么多卡车,主干道弄得乌烟瘴气确实难看。”

“没错,我一来是想拜托你家志文兄弟,给咱们镇子靓化提提意见画画图纸,二来也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准备向你取经。”江茂勤抽完这支烟,面色也认真起来。

“从去年开始,咱们土楼大搞翻修,已经搬出去了很多老住户,现在住着的都是通过惠民安置政策搬来的新居民,咱们镇子一下涌进这么多流动人口,生活设施和商铺方面有点供不应求了,所以还需要搞一波招商,这方面就得仰仗老弟你出马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

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

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好书?我要投推荐票